LIM Center, Aleje Jerozolimskie 65/79, 00-697 Warsaw, Poland
+48 (22) 364 58 00

中国的互联网接入

TS2 Space - 全球卫星服务

中国的互联网接入

Internet Access in China

中国的互联网环境以庞大的规模、国家控制的基础设施和严格的治理为特点。拥有超过十亿的在线用户,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社区,但这种访问伴随着重大的限制以及与全球互联网相隔离的平行数字生态系统。以下是中国互联网访问的关键方面的概述,包括基础设施、服务提供商、审查政策及新兴趋势。

基础设施和主要服务提供商

中国建立了一个广泛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国有企业进行建设。 中国的主要互联网服务提供商 包括:

  • 中国电信 – 一家国有的电信巨头,在中国南方的互联网和电话市场占主导地位。
  • 中国联通 – 一家国有的服务提供商,在北方地区占主导地位。
  • 中国移动 – 最大的移动网络运营商,在中国中部和东部地区占主导地位。

这三家国有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实际上作为区域垄断企业运营 china-briefing.com。它们控制着中国的互联网骨干网和最后一英里连接,确保政府对基础设施保持监督。中国在现代网络上进行了大量投资,例如,该国迅速推出 光纤宽带和5G 覆盖,安装了数百万个5G基站以提高全国的速度和容量。因此,中国的平均互联网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在移动宽带方面,中国的全球排名约为第七,典型的下载速度约为117 Mbps​ visualcapitalist.com,这反映了其网络技术的先进状态。像北京和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固定宽带速度平均经常超过200 Mbps,达到世界顶尖国家的水平。

尽管国内带宽高,连接到 全球互联网 的访问却受到严格限制。所有国际流量仅通过三个政府控制的海底光缆网关(青岛、上海和汕头)流入​ china-briefing.com。这个有限的出口点数量为海外访问设置了瓶颈——中国用户访问外国托管的网站时导致连接速度慢和延迟​ china-briefing.com。集中式网关架构使当局更容易监控和过滤跨境数据流。在实践中,中国用户享受到快速的国内网站连接,但由于这些限制,在国际网站上通常会体验到滞后或超时现象。

中国的互联网用户数量已经达到了巨大的规模。到2023年底, 1.09亿中国居民在线,占人口的约77.5%​ en.wikipedia.org。考虑到中国的规模,这一渗透率相对较高,尽管城市地区的连接性远高于一些农村地区。值得注意的是,99%以上的中国互联网用户都是通过手机访问网络​ en.wikipedia.org,这得益于普及的智能手机和移动宽带。中国政府还在继续扩展基础设施,以满足服务不足地区的需求(包括在偏远地区的卫星互联网计划),以进一步增加访问渠道​ en.wikipedia.org。总体而言,中国的实际互联网基础设施现代且大规模,但它被设计成集中控制并过滤外部信息。

政府监管和审查(“长城防火墙”)

中国政府对互联网内容和使用施加了广泛的监管。其核心是常被称为 “中国的长城防火墙” 的审查制度。从技术和法律上讲,长城防火墙是一个 全面的互联网控制体系 ——结合法律、监测和过滤技术来调控中国用户在线所能看到的内容​ britannica.com。它作为一个虚拟边界,将中国的国内网络与开放的全球互联网隔离,屏蔽当局视为有害或破坏国家稳定的信息​ britannica.com

长城防火墙的工作方式: 始于1990年代末的 金盾工程 (由公安部主办)​ britannica.com,如今的长城防火墙采用多种方法来审查内容。这些方法包括:

  • IP封锁和DNS过滤 – 拒绝访问特定IP地址或篡改响应DNS对于被禁止域名的访问,使其无法访问​cs.stanford.edubritannica.com
  • 关键词过滤 – 扫描互联网流量中的黑名单关键词(例如,政治敏感词),并在检测到此类内容时重置或关闭连接​en.wikipedia.org
  • URL和数据包检查 – 使用 深度数据包检查(DPI) 来监测网页请求和数据包,允许当局有针对性地过滤或限制某些内容​britannica.com
  • 对公司的立法压力 – 法律规定所有在中国运营的互联网平台和ISP 自我审查并删除被禁止内容,违反者将受到法律惩罚​britannica.com。公司必须积极 监控和清除 政治敏感或淫秽材料。政府还会在科技公司内部嵌入自己的监视者或使用自动化监控来确保合规​britannica.com

通过这些手段,长城防火墙封锁了广泛的信息。根据法律,任何“可能引发政治反对、泄露国家机密或破坏国家统一”的内容都是严格禁止的​ britannica.com。审查者还会针对色情、赌博、暴力,以及对政府的异议或批评进行打压​ britannica.com。结果是一个在线发言受到严格监控和多层次过滤的互联网环境(ISP骨干网、平台和最终用户软件)。

监管机构: 执行互联网法规的工作由如 中国网信办(CAC) 这样的一些机构协调——该机构是负责数据和内容政策的主要互联网监管机构​ en.wikipedia.org工业和信息化部(MIIT) 和 公安部(MPS) 也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MIIT负责管理电信和网络行业,而MPS则专注于打击网络犯罪以及维护金盾工程基础设施​ en.wikipedia.org。所有在中国运营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必须获得许可证并遵循严格的政府规则。多年来,北京已经通过了一系列法律(例如 2017年网络安全法),进一步巩固了审查权力,并强调“互联网主权”,声称中国有权完全控制其国内互联网​ en.wikipedia.orgen.wikipedia.org。这些法律要求数据本地化,对用户进行实名验证,并要求公司配合安全机构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加固政府对数字活动的监控​ en.wikipedia.org

在实际操作中,政治审查渗透到了中国互联网的所有层面。社交媒体公司雇用大量审查团队,在几分钟内删除被禁止的帖子。与1989年天安门广场抗议有关的关键词在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上被封锁。网站也经常被要求在政治敏感的纪念日 “清理”内容 或甚至暂停某些功能​ en.wikipedia.org。这种无处不在的控制在政治或社会异议方面创造了一个高度清洁的在线空间。中国网民常常借助创意的委婉说法和表情包来讨论敏感话题,但随着这些话题变得易于识别,审查者会迅速捕捉并禁止这些内容。

对外国网站和在线服务的限制

中国互联网审查的一个显著结果是 封锁许多外国网站。长城防火墙禁止访问广泛的西方社交媒体、新闻和技术平台。例如, 谷歌(及其所有服务如 Gmail、地图、YouTube) 在中国大陆完全被封锁​ en.wikipedia.org。其他主要平台如 脸书、Instagram、推特(X)与 Discord 也无法访问​ britannica.com。流行的西方新闻网站如 纽约时报、 路透社、 华盛顿邮报、 经济学人等同样被禁​ britannica.com。甚至连像 维基百科 这样的协作信息网站也被封锁(中文维基百科自2015年起封锁,所有语言版本到2019年被封锁),以防止未经审查的信息流入​ en.wikipedia.org。本质上,任何允许自由信息分享或未经审查新闻的外国网站都可能被列入黑名单。研究发现,长城防火墙已封锁 全球前1000个网站中的150个以上 ,其中包括许多访问量最大的全球域名​ thehackernews.com

封锁是全面的——尝试从中国访问这些网站会超时或导致连接重置。例如,中国无法访问三大美国网站(谷歌、脸书、YouTube)​ cs.stanford.edu。审查也扩展到许多外国在线服务: 消息应用 如WhatsApp或Telegram经常受到干扰,流媒体服务如 Netflix 和 YouTube 被彻底禁止​ britannica.com。中国的应用商店(如苹果中国应用商店)删除或隐藏可能提供未经审查内容的应用。试图访问被阻止网站的中国用户通常会看到错误信息或被重定向到搜索页面;当局没有公开列出被阻止网站的官方清单,但检测工具(如GreatFire或BlockedInChina)不断识别被审查的域名。

由于这些限制,中国互联网用户在其在线需求方面大多倾向于使用 国内网站和应用 。审查有效地创造了一个 平行的中国互联网 ——有时被称为“Chinternet”——与全球网络隔离。中国用户主要消费符合本地法律的国内平台上的内容。这不仅塑造了用户习惯,也限制了对外国信息来源的接触。一致的情况是,绝大多数中国网民使用互联网获取本地新闻、服务和娱乐,国际浏览很少​ en.wikipedia.org。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中国用户已经习惯了这些限制,尽管一部分用户仍然尝试绕过封锁(在下面的VPN使用部分讨论)。

国内科技巨头的角色(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

在被封锁的外国服务留下的空白中, 中国的国内科技巨头 崛起并主导了数字生态系统。像 百度、 阿里巴巴和 腾讯 等公司——通常统称为“BAT”——在塑造中国人如何使用互联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公司提供几乎每一项主要在线服务的本土替代方案,在政府规定下运营,并在其平台上积极执行审查。

  • 百度 – 中国领先的搜索引擎(相当于谷歌)。百度处理了中国大部分的网页搜索,并提供地图、云存储、AI服务等。关键的,百度通过在搜索结果中过滤黑名单网站和关键词与审查者合作。它被描述为“搜索领域中最积极和限制性的在线审查者”,根据政府内容限制调整其算法​cs.stanford.edubritannica.com。百度的成功部分归因于谷歌的缺席,但也因为它遵循本地规定,让它成为当局指引用户所能获取信息的一个可靠工具。
  • 阿里巴巴集团 – 中国的电子商务和金融科技巨头。阿里巴巴的各个平台(如淘宝天猫)主导着在线购物,而支付宝凭借超过6亿用户引领在线支付市场​en.wikipedia.org。阿里巴巴在中国创建了一套全面的数字商业生态系统,从零售到云计算。在塑造互联网使用方面,阿里巴巴使无现金支付(通过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以及像双11这样的购物节流行起来。其运营在国家的框架内,通过监管卖家禁售商品和内容,确保交易数据留在国内。阿里巴巴的规模(相当于亚马逊和PayPal的总和)使得中国消费者可以在没有外国网站的情况下满足大部分在线零售需求,进一步增强了中国互联网的自我封闭特性。
  • 腾讯 – 社交媒体和娱乐巨头。腾讯运营着微信(Weixin),一款超过十亿中国用户使用的超级应用,提供消息、社交网络、移动支付等多项功能。微信基本上在中国进行日常沟通和服务时是不可或缺的。腾讯还经营着QQ(另一个消息平台),并在在线游戏方面是一个主要参与者。通过这些平台,腾讯通过在一道应用(微信)中整合聊天、社交信息流、购物和实用程序,塑造了中国的互联网使用。同时,腾讯还在微信及其他服务上进行严密的内容监管:政治敏感的聊天或帖子被删除,传播被禁止内容的账户可能会被暂停。 微信的普及实际上有助于监控——用户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如此多的操作,使当局更容易监控和控制话语。腾讯遵守审查(例如,禁止关键词,关闭被视为颠覆的群聊)是其能够以如此规模运营的关键原因。
  • 其他公司 – 其他许多中国公司是国内网络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新浪微博(通常被称为“微博”)是一个流行的类似于推特的微型博客平台,名人和公众在上面发布短更新(通过严格的审查过滤)。字节跳动提供抖音(中国版的TikTok)供短视频分享,以及今日头条供新闻聚合-这两个平台都符合政府内容规则。在视频流媒体方面,哔哩哔哩优酷作为中国的YouTube替代品,而知乎则是类似于Quora的问答论坛。即使在细分领域,也存在国内应用(例如,需替代GitHub的织福 )。这些平台共同确保中国用户几乎有本地服务以满足任何在线活动,从而减少对外国网站的依赖。重要的是,所有这些公司都被要求执行国家政策 ——其服务条款和算法纳入了内容禁令,并且常常在需要时与当局共享数据(用于调查或监控)。少数大型公司(BAT及其他)的主导地位也意味着政府可以通过针对公司领导层或法规有效施加影响,确保变更能够传播到数十亿用户。

总体而言,国内科技巨头已 创造了一个自给自足的互联网 在中国。用户可以在中国的平台上完全聊天、购物、搜索、观看视频、玩游戏和支付。这种封闭但强大的数字生态系统是由于缺乏外国竞争(由于防火墙)以及这些公司愿意与政府审查要求保持一致而产生的。结果是 中国的互联网体验与全球互联网有很大不同,以几个大型应用程序为中心,内容经过筛选,避免禁忌话题​ britannica.com。这些公司还促进了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和创新的发展(例如,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阿里巴巴在云计算方面,腾讯在金融科技方面),但始终在监管者的严密盯防下。实质上,中国的科技巨头在国家的互联网治理模式中既是受益者也是执行者。

VPN使用与政府打压

尽管对外国网站进行了大量封锁,但一些中国用户寻求使用虚拟私人网络(VPN)和其他代理工具来 绕过长城防火墙。VPN可以加密用户的连接并通过海外服务器进行路由,从而允许用户像在中国境外一样访问被阻止的网站​ thehackernews.com。多年来,VPN一直是技术精明的中国公民、外籍人士、研究人员及其他需要未经审查访问的人的主要解决办法。然而,中国政府在最近几年对VPN的使用进行了 强力打压

自2017年起,当局启动了消除“未经授权”VPN服务的运动。政府要求VPN提供商获得官方许可才能运营,实质上禁止所有未获得国家批准的个人或商业VPN​ thehackernews.com。2018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等主要电信公司被MIIT和CAC指令 在网络层面封锁VPN协议 ,除了政府批准的用户​ en.wikipedia.org。苹果迫使在2017年从其中国应用商店中移除数十款VPN应用以遵守规定​ en.wikipedia.org。这些措施显著干扰了许多个人依赖的受欢迎的VPN服务。用户发现,如果检测到VPN,ISP会降低或中断PPTP、L2TP、OpenVPN等协议的连接。

打压还包括对VPN提供商和用户的严厉 惩罚。几个中国消费者因售卖VPN服务而被逮捕并入狱。在一起引人瞩目的案件中,一名男子因经营未授权的VPN业务助人绕过防火墙而被判处 5年半监禁 thehackernews.com。还有一些人因开发或分发VPN应用而被判处多年监禁​ theguardian.com。政府也对被发现使用VPN的普通用户罚款,以阻止人们尝试绕过控制​ business-standard.com。根据法律,那些“非法进行[VPS]业务”或协助绕过互联网控制的人可能会因与网络安全有关的条款而被指控,甚至被视作提供“黑客工具”。这种法律压力加上技术干扰,减少了中国VPN的可用性和性能。许多原本可靠的VPN节点现在迅速被封锁,新的技术如 基于AI的流量识别 被用来嗅探被加密的代理流量。

尽管这些打压措施, VPN在部分人群中仍在使用 。一些专业人士、研究人员和公司有政府批准的VPN供工作使用(例如,在中国的外国公司可以获取政府认可的内部使用VPN)。私人用户仍分享有关哪个VPN或代理可能暂时可以工作的消息——这是一场猫捉老鼠的游戏,VPN提供商不断适应,而防火墙则相应反应。到2020年代初,估计少数中国网民(那些特别渴望访问全球网络的人)仍能使用VPN或安全的代理通道​ en.wikipedia.org。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也通过VPN进行安全通讯,这表明该技术本身并没有被彻底禁止——目标是未经授权的使用​ en.wikipedia.org。政府的立场明确: 只有 注册并可供当局访问的VPN服务(即必须有后门或使用日志)才允许​ en.wikipedia.org。所有其他绕过防火墙的手段都是非法的。这对互联网自由产生了寒蝉效应,因为许多原本可能轻松突破防火墙以阅读外国新闻的人现在因为风险而三思而后行。它进一步加强了中国互联网的 封闭循环特性,使得更少人能轻松接触到外部信息。

近期政策变更及其对数字访问的影响

在过去几年中,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加大了对数字领域的控制力度。 新的法律和规定 已经实施,以应对数据安全、用户行为和整个技术行业——这些都影响着中国的互联网访问和使用。

一项重大进展是 网络安全法(2017年)的出台,随后出台了 数据安全法(2021年) 和 个人信息保护法(2021年)。这些法律 扩大了政府对数据和在线活动的监管。例如,《网络安全法》巩固了 数据本地化 的要求(将中国用户的数据保留在中国的服务器上),并赋予当局出于安全原因广泛访问数据的权力​ en.wikipedia.org。它还使互联网公司在审查内容和管理其平台方面更加明确地承担责任,面临处罚的威胁​ en.wikipedia.orgen.wikipedia.org。《数据安全法》进一步介绍了关于如何安全处理数据(从个人信息到重要商业数据)的规则,并扩展了在国外存储的中国数据的法律管辖权​ en.wikipedia.org。虽然这些法律围绕安全和隐私的框架,但实际上为国家控制信息流提供了法律支持,并惩罚未能适当审查或允许数据泄露的公司。

另一变更领域是 实名注册和数字身份。 长期以来,人们要求使用真实身份(身份证号或电话号码)注册互联网服务,从而使匿名变得困难。最近,甚至有提议建立全国范围内的 统一数字身份证系统 ,以取代个人登录的碎片化​ en.wikipedia.org。这将使政府在识别和追踪在线活动方面具备更紧密的控制。这种系统到2024年时,尚为自愿,但它表明了政策的方向——朝着更少的匿名性和更具国家链条的在线身份发展,这可能会抑制自由表达,并加大监控的难度。

政府还发布了 针对算法和内容推荐的新准则 ,要求各网站(如新闻推送、短视频应用)所使用的推荐算法推广“核心社会主义价值观”,并不得促进有害内容的传播。这意味着公司必须调整其算法,以降低或禁止国家不喜欢的内容类别(例如,未成年人被视为过于低俗的名人八卦,或官方叙述之外的政治内容)。实际上,即使是算法向用户展示什么内容也开始受到监管审查,进一步 缩小了未经批准信息的空间

针对互联网的特定领域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打压。2021年,当局启动了针对技术行业和在线文化被认为过度行为的运动——通常被称为中国的 “科技打压”。对从 反垄断(抑制大型科技垄断) 到 在线教育应用 (限制以减轻儿童学业压力)的一切内容进行了升级审查。社交媒体粉丝俱乐部和在线名人文化被收紧,以遏制政府所称的“混乱”粉丝活动。或许最值得注意的是, 新规限制未成年人的在线游戏时间 ——18岁以下人员现在只能在设定的时间内每周玩几小时的在线游戏,以防止游戏成瘾。这些游戏宵禁(通过实名登录系统和人脸识别检查实施)反映了国家如何直接决定公民与数字服务的互动方式。虽然这一政策针对未成年人,但反映出更广泛的理念:在中国,互联网应当成为一个“积极”的受控空间,而不是一个无序的游乐场。

这些近期政策的 影响 非常显著。一方面,它们进一步限制了在线自由——例如,自由之家指出到2024年中国加大了努力 “封闭”其国内互联网与全球网络之间的联系,甚至封锁了一些额外的国际网站,并对VPN用户处以巨额罚款​ business-standard.com。某些事件或人物的在线讨论持续被迅速审查,新的话题(如#MeToo或劳工权利抗议)一旦引起关注迅速被通过协调的方式删除帖子。在这种气氛下,许多中国网民自我审查,避免撰写或搜索敏感主题以避免麻烦。在线发声的活动家和记者通常面临实际后果(拘留等),形成强大的寒蝉效应。

另一方面, 中国日益严厉的政策也重塑了行业。罚款和关闭的威胁使公司在内容审查方面极为警惕。科技公司现在定期发布关于如何遵守规定的更新,且一些公司已减少某些功能(例如,算法更改以减少”上瘾“内容的滚动浏览)。国家对技术的干预(如暂停蚂蚁集团的IPO、2021年调查滴滴数据安全等)表明没有任何公司可以逃避国家优先事项的遵守。因此,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越来越密切地与政府指令对齐,无论是清除政治敏感内容,还是促进与文化指南一致的更“健康”的娱乐内容。

总之,当前领导下的近期政策变更 强化了中国互联网受控和封闭的特性。它们确保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如AI、算法等新技术),政府对其的控制将适应这一变化。对于中国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在线体验依然受到严格监管。在未经过滤的全球内容方面几乎没有接触,甚至在中国网络内部,内容也受到监管,以符合国家批准的叙述。因此,中国的数字访问仍然是在国家条件下的访问,几乎没有放宽的迹象。

卫星互联网接入:可用性、政府立场和未来计划

一个新兴的互联网接入方面是 卫星互联网,它通过卫星星座而非陆地电缆提供连接。全球,如SpaceX的 Starlink 等服务已开始提供来自低地球轨道卫星的高速互联网。然而,在中国,普通公众的卫星互联网接入极为有限并受到严格控制。

目前, 外国卫星互联网服务(如Starlink) 在中国并未获得授权。根据SpaceX的官方数据,Starlink服务 在中国不可用 ,且该公司并未寻求在中国提供该服务​ livemint.com。这意味着中国公民无法合法购买或使用Starlink终端。一些个人据报道通过灰色市场获得了Starlink套件,但使用这些套件存在风险——不仅因为根据中国法律,绕过电信规定是非法的,而且因为Starlink本身在2024年开始对在被禁国家的未授权使用进行打压​ livemint.comlivemint.com。中国政府对此类不受控制的卫星通信持明确的立场,因为这可能使用户完全绕过长城防火墙,通过直接连接到卫星,因此跳过国家控制的互联网网关。

在 政府立场 方面,北京对外国卫星互联网持谨慎态度,既出于信息控制的考虑,也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有关当局公开强调“网络主权”原则,意味着每个国家(当然也包括中国)应当控制其境内的互联网接入​ aspistrategist.org.au。不受管控的卫星服务破坏了这种主权。甚至有报道称,中国军事研究人员正在探索如何 中和或劫持Starlink卫星 ,以防万一在冲突中使用,或帮助持不同政见者。实质上,政府的看法是,卫星互联网不应成为长城防火墙的漏洞。如果中国公民能够自由使用Starlink之类的服务,则会使整个国内审查机制失效,这对政权是不可接受的。

中国并没有允许外国卫星互联网,而是正在 发展自己的卫星互联网项目。政府和私人中国公司已经宣布计划建立庞低地球轨道(LEO)卫星星座,以提供宽带覆盖。例如,2024年,获得上海政府支持的 “G60”大型星座 的首批卫星已发射,旨在到2025年为区域内提供卫星互联网,到2027年实现全球覆盖​ aspistrategist.org.au。G60是中国正在进行的 三大卫星星座之一 ,另两个是国有的 国网项目 和私人主导的 洪湖3号星座 ,计划总部署超过15000颗卫星​ theregister.com。这些项目是中国在未来国际互联网基础设施竞争中努力减少对外国卫星网络依赖的一部分。通过建立自己的类似Starlink的系统,中国可以将互联网扩展到农村地区,甚至根据自己的条件为国外提供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公司已经开始了试点项目:在2023年,一家公司 OneLinQ 推出了首个民用国内卫星互联网服务,另一家公司 GalaxySpace 甚至在亚洲(泰国)测试提供卫星互联网服务​ aspistrategist.org.au

但即使是国内的卫星互联网,政府也打算在这些服务中 整合审查和监控。分析师指出,中国的卫星网络可能会将流量路由到中国的一些地面站,在那里可以施加与陆地网络相同的长城防火墙过滤​ theregister.com。换句话说,中国可能准备将长城防火墙 放入轨道 ——确保即使互联网来自卫星,内容控制仍然存在​ theregister.comtheregister.com。中国官方声明还暗示,卫星互联网将遵循与其他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相同的法律框架,这意味着用户仍将面临内容限制和监控。对于中国而言,卫星连接可以将偏远的农村村庄或山区在线连接,最终弥补一些数字鸿沟。政府明确表示,卫星互联网将通过 服务未得到保障的地区 (光缆尚未覆盖的地方)​ en.wikipedia.org。因此,将来在中国偏远地区的农民可能会通过中国的卫星接收器获得互联网,但他们能访问的网站将是中国其他地方相同的过滤网站。

展望未来, 外国卫星互联网很可能仍将被禁止 ,除非政府能够以某种方式控制它。(考虑到Starlink甚至拒绝进入市场,以及中国坚持控制的态度,达成妥协的可能性不大。)中国自己的卫星星座将在未来几年开始上线,有可能为连接提供另一种选择——一种可以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数字基础设施中向友好国家出口的选择​ aspistrategist.org.au。这一发展可能会增加全球互联网覆盖面,但如果其他政府采用中国的卫星服务,也可能出口中国的审查模式。对于中国公民来说,卫星互联网将仅仅是另一种政府监督的通道。中国的普通用户甚至可能不区分其数据是通过光缆还是卫星传输——在所有情况下,体验都将在中国监管的互联网范围之内。

总之,卫星互联网是中国在自身条件下积极探索的一个新兴前沿。 未经批准的外国卫星链接被禁止,而 国家批准的中国卫星网络正在建设中。政府的策略确保了即使在技术发展时,国家对数字访问的控制地位依然不受到挑战。

全球比较:自由、速度和可访问性

中国的互联网接入方式与全球趋势在几个关键领域形成鲜明对比:

  • 互联网自由: 国际上,中国因其极为严格的在线环境而闻名。在自由之家2024年的 网络自由报告 (评估数十个国家的互联网自由)中,中国排名 倒数第一,和缅甸并列 ,仅在该指数中得分9分(满分100)​business-standard.com。这一极低得分反映了获取访问的重重障碍、普遍的审查以及对用户权利的侵犯。相比之下,开放社会的用户(如大部分欧洲或台湾地区)在同一指数上的得分通常在70到90+之间。中国在最低位置这一事实已持续多年——它经常被评选为 地球上最不自由的互联网环境。虽然许多国家对某些内容进行审查或拥有适度的法规,但中国的审查(长城防火墙)和监控(大炮、实名政策)的规模和复杂度是无与伦比的。对于理解比较而言,即使其他倾向专制的国家通常对全球网站的访问共享,也可以在中国无法获得。因此,中国网民的信息自由远低于全球大多数互联网用户。其他地方理所当然的主题和网站在中国都被禁止。在近年来,中国的趋势是 朝着更少的自由发展​business-standard.com,而在全球范围内,尽管一些地方的互联网自由有所下降,但也有许多倡议旨在保持全球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互操作性。
  • 速度和基础设施: 矛盾的是,尽管自由度低, 中国在相对于许多国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和速度上表现优异。中国的平均宽带速度在世界上位居前列,这得益于对光纤和5G移动网络的大量投资。例如,中国已经部署了超过100万个5G塔(在最初的推出中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其移动下载速度的中位数(约117 Mbps)在全球排名前10​visualcapitalist.com。在城市中心,千兆光纤连接日益普遍,流媒体和云计算等服务在国内得到良好支持。在全球速度排名中,中国经常与世界其他发达经济体竞争在带宽方面。与其他严格控制的环境中的互联网质量形成鲜明对比。例如,伊朗或古巴不仅限制内容,而且相对缓慢或不发达的网络。中国展示了一个国家可以提供 世界一流的网络性能 同时仍限制内容访问。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地和国际内容的速度体验有很大不同。访问中国网站或服务器对中国用户来说非常快,而访问海外网站(如果没有被封锁)由于上述瓶颈可能较慢。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不会故意限制外国流量。因此,虽然中国国内的互联网速度很高,但其访问开放互联网的有效速度通常比在韩国或美国这样的用户低。
  • 可访问性和渗透率: 在在线人口比例方面,中国约77.5%的互联网渗透率与中等收入国家的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并继续上升​en.wikipedia.org。这表明相当广泛的访问——数亿中国城市和乡村的用户目前拥有互联网连接,主要通过移动设备。全球范围内,到2023年,约66%的人口在线,因此中国的渗透率高于该平均水平,但低于一些高度联网的社会(许多欧洲国家的渗透率超过90%)。中国政府将互联网访问作为发展的优先事务,投资于农村连接项目,使得即使偏远地区也能获得覆盖。与其他人口众多的国家相比,中国在连接公民方面表现良好;例如,印度的互联网渗透率要低得多(约50%)。因此,在基础设施的可用性方面,中国的表现是成功的——其大多数公民能够接入数字世界,至少是其受限版本。在中国,互联网的负担也相对良好;与一些国家相比,国有运营商竞争性定价移动数据和宽带订阅以鼓励使用,而在一些国家,高昂的费用成为障碍。然而,一项可访问性的区别在于中国的 移动优先于固定接入。很大一部分中国用户通过智能手机上网,而在许多西方国家,桌面使用或家庭固定宽带则更为常见。这种移动优先使用与发展中国家的全球趋势一致,并得益于中国廉价的智能手机和广泛的4G/5G网络。
  • 内容和服务多样性: 在一个自由的互联网环境(如美国或欧盟),用户可以访问来自世界各地的服务——例如,一位美国用户可能在一个小时内使用法国网站、韩国应用并阅读英国新闻。在中国,由于限制,这种国际化的互联网使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普通中国用户的在线世界琐屑 中国平台和信息源 。这种内向的关注在中国(及少数其他国家如朝鲜)中是相对独特的。即使是某些内容受审查(如俄罗斯、土耳其、伊朗),依然有显著国际服务,或者至少有较少本土替代品。中国严格的控制和庞大的市场催生了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数字生态系统。这意味着中国网民享有丰富多样的服务(在功能上常与全球相当),但 错失了与全球数字社区的直接互动。在文化和语言上,中国互联网趋向于分化——中国网络内的流行话题、表情包和内容可能与外界完全不同,反之亦然。在全球比较中,这种分隔水平是非常不寻常的。它让互联网自由倡导者担忧,世界互联网正在碎片化(“splinternet”),中国正是一个巨大的墙内花园的一个典范。

总之, 中国的互联网接入是一个对比的研究。它有尖端技术和广泛的连接,但严格限制自由和开放。国家扩展的审查和监控机制使其与世界上大多数开放网络环境截然不同。虽然许多国家努力提高接入和在线自由,中国却专注于在 没有 自由的情况下实现访问——确保人们能够连接,但在一个受控的和监控的域内。这种模式在中国以外也有影响,因为其他政府观察并有时模仿中国的“网络主权”方法。在全球互联网辩论法规、隐私和开放性的问题时,中国代表着一个极端,政府几乎对其进行全面控制。因此,理解中国的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洞察,即互联网可以被塑造成一个国家愿景的程度,它与超越国界的自由和普遍的互联网理想形成了对比。

来源:

  • 自由之家通过商业标准 – 中国在互联网自由方面排名最差(2024年报告)business-standard.com​<a href="https://www.business-standard.com/world-news/china-ranks-worst-in-internet